关注若羌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服务三农>农业政策>详细内容

关于若羌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调研报告

来源:县财政局 作者:陶涛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6日 浏览次数:276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随着农业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农业受自然条件制约大、农业防灾抗灾能力脆弱。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减轻农业风险、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若羌县农业保险情况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若羌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本情况

(一)2014年农业生产总体情况

若羌县小麦种植面积35542亩。小麦平均单产299.8公斤,其中冬麦单产305.7公斤,春麦单产269.9公斤,若羌县小麦总产量10654.8吨。若羌县全年计划播种各类农作物总播面积15.02万亩,其中:小麦面积3.55万亩;棉花面积4.43万亩,若羌县棉花总产5598.08吨,单产126.4公斤;玉米面积1.91万亩(正播1443.5亩,复播1.77万亩);蔬菜面积0.18万亩;瓜类面积3.98万亩;饲草面积7766.1亩;青贮玉米面积5100.5亩;其它2146亩。若羌县各农资店调运春麦种子6.98吨,冬麦种子47吨,玉米种子5.25吨,棉花种子7吨。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1650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面积达到16.8万亩,实施“3414”田间肥效试验和校正试验各12个,建立配方肥整村推广应用村3个,面积达到2100亩,若羌县按方施肥8.2万亩。

(二)2014年种植业生产基本情况

2014年若羌县播种各类农作物15.02万亩,其中:小麦面积3.55万亩,小麦单产299.8公斤,总产1.0643万吨;

棉花面积4.43万亩,单产126.4公斤总产5598.08吨;

玉米1.91万亩(正播1443.5亩,复播1.77万亩),玉米单产207公斤,总产3953.7吨;蔬菜0.18万亩;瓜类3.98万亩;饲草7766.1亩;青贮玉米5100.5亩;其它2146亩。

(三)养殖业生产情况

截止2014年末,若羌县牲畜存栏11.16万头只,出栏8.9万头只,其中:牛存栏0.33万头,出栏0.12万头,羊存栏10.01万只,出栏7.02万只,猪存栏0.66万口,出栏1.62万口;禽类存栏4.67万羽,出栏6.02万羽。生产母畜牛0.17万头,羊6.77万只,猪0.09万口。肉类总产量2227.4吨,蛋产量118吨,奶产量128吨。

若羌县有阿尔金畜牧、羌都畜牧、海辉畜牧等3家畜牧企业,养殖小区1个、专业合作社12家、养殖场12家,养殖大户36户。若羌县特色野猪、纯种野猪、半野血牦牛、马鹿、野山鸡等特色养殖已初具规模,目前野血牦牛达500头,特色野猪800头,野山鸡1.2万羽,纯种生态野猪500头,马鹿110匹。

(四)特色林果业情况

自2001年以来,按照自治区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战略部署,立足得天独厚的光热、土地等资源优势,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科学确定和坚定不移实施“枣业富民”战略, 2014年若羌县红枣种植面积累计已达21.5205万亩,红枣总产量7.89万吨(合干枣5.52万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500元,其中红枣收入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红枣产业带领若羌广大农牧民群众走向致富奔小康之路。在红枣产业的强势拉动下,农民人均纯收入更是持续快速增长,从2001年的2216元增加到2014年的26500元,连续六年位居西部12省市区首位。

(五)2014年农业自然灾害情况

5月22日,若羌县受大风灾害天气的影响,部分农作物受灾,棉花受灾较为严重。若羌县棉花种植区域大部分位于县城周围的荒地,荒地四周没有形成防风林,受大风影响,棉花受灾面积达1730亩,主要灾害为地膜被大风破烂吹走、棉苗被风吹断等。

(六)2014年农业生产特点分析

若羌县地处沙漠腹地,夏季酷热少雨,日温差悬殊,年均气温13℃,夏季35℃以上高温日多达65天,年平均降水量31.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902毫米,年日照时数3103.2小时,≥10℃积温4396.8℃,无霜期198.7天,年均相对湿度39%。经过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认为若羌县虽水资源匮乏、风沙灾害严重,但丰富的光热、土地资源,却为发展耐旱、节水,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得的红枣产业,生产全国最优质的红枣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得天独厚区位优势。若羌红枣的品质上乘,皮薄核小,果形饱满、果面皱纹细浅,色泽紫红色,果肉肉质肥厚,食具粘性、味香甜,总糖≥72%,单果重4.5克,可食率≥90%,水分≤20%-25%,含有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成份,具有保健、延年益寿等诸多功效,被誉为“枣中极品”、“长寿之果”,深受广大中外客商的青睐。

(三)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1、2007年至2014年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执行情况概述

若羌县自2008年开始从事农业保险,2008若羌县棉花保险费为2110060元。赔款1478668.98元。

2009年棉花保险费为2385030元。赔款1639127.2元。

2010年棉花保险费为4842661.8元。赔款3260011.27元。

2011年若羌县棉花保险面积为9333亩,共计保险费为3919860元。2011年棉花损失亩数4379亩、赔款2070942.85元。

2012年若羌县棉花保险面积为192294亩,共计保险费为8076348。农户自交保费1615269.6元、县财政配套资金1211452.2元,中央补贴资金3230539.2元,自治区财政保费补贴资金,2019087元。

2012年棉花损失亩数70861亩、赔款4925286元。

2013年若羌县棉花保险面积为195000亩,共计保险费为16578100元,农户自交保费3822000元、县财政配套资金546000元,中央补贴资金4368000元和自治区财政保费补贴资金2730000元。棉花赔款合计6040094.32元。

2013年若羌县养殖业保险奶牛124头、能繁母猪785头、共计保险费为84300元。养殖户自交的保费16860元,中央42150、自治区25290元。2013年养殖业赔款合计18600元。

2014年若羌县棉花保险面积为236830亩,基本农田50000亩、大户186830亩,共计保险费为16578100元,基本农田农户自交的20%保费700000元、大户自交的35%保费4577335元。县财政15%配套资金525000元,中央补贴资金6631240元和自治区财政保费补贴资金4144525元。 2014年若羌县养殖业保险奶牛93头、计保险费为27900元。养殖户自交的保费5580元,中央13950元、自治区8370元。

2014年若羌种植业棉花受灾面积总计81603亩,赔款合计10989030元全部以打卡方式发放到农户手中。

2、执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取得的成效

自若羌县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农村发展的“保护伞”、农业增效的“安全网”、农民增收的“护身符”,对于促进若羌县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户防灾抗灾能力、维护整个农村社会稳定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若羌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在若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保险险种范围较小。若羌县里试点起步阶段规定保险产品目录为棉花、小麦、奶牛、能繁母猪、生猪、羊、大棚蔬菜等7个品种,根据若羌县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和抗风险需要,按规定参保险种原则上不超过5个,若羌县只能从中选择确定棉花、小麦、奶牛、能繁母猪等4个险种,其他如红枣等若羌县传统支柱产业却无法参保,群众对开设红枣险种呼声很高。

(二)保险条款不尽完善。一是参保对象条件偏高。现有保险条款倾向于规模化的种养大户设保,其设保“门槛”偏高,二是事故绝对免赔额偏高。使得养殖规模在几百头的农户认为参保不合算。三是产量减少没有列入赔偿范围。根据保险条款,棉花只有在风灾:指6级以上大风,及风速在13.8米/秒以上即构成风灾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赔偿,而对遭遇病虫害、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损失却不在赔偿之列。

(三)农户参保积极性不高。一是宣传发动不到位。政策性农业保险尚处于试点阶段,有些乡镇、村对这项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政策宣传、动员力度不够,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了解不多,造成投保面较小。二是农户参保意识不强。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认识不足,加上近年来若羌县没有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对农业影响不大,造成的损失也不多,对农业灾害心存侥幸心理而不愿投保。三是农户收入普遍不高。虽然若羌县从财政拿出资金对保费给予一定补助,如棉花基本农户保费补助80%,大户保费补助65%,但对于一些收入不高的农户,仍认为保费过高,难以承受。

(四)理赔定损难操作。一是责任划分确定难。政策性农业保险标的主要是农作物和牲畜产品,具有不匀称性特征,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责任的划分相当困难。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政策性农业保险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懂保险的业务知识,又要懂农技的相关知识,给理赔带来许多困难。三是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难防范。保险标的在被保险人的控制下,受被保险人的行为影响很大,农业损失中的主观道德因素难以分辨。

三、搞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建议

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党委、人民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上合中央的决策部署,下遂农民群众多年来的心愿,是一项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全局和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应针对实际,以加大“四个力度”为着力点,扎实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一)加大领导力度,在理顺工作体制上下功夫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政策性农业保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执政为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完善实施意见。结合试点工作的有关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施意见的有关内容,使其更符合若羌县实际,充分调动农户参保积极性。三是搞好协调配合。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行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的模式,在推行过程中涉及财政、发改、农业、人保公司等多个部门,要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明确责任分工,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政策宣传、风险防范、现场勘查、定损理赔等工作。

(二)加大扶持力度,在构建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政策、资金扶持。按照中央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县里要对参保者在财政扶持、贷款等方面实行优惠、优先,积极争取上级在资金扶持上给予更多的倾斜。加大各项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适当提高保费补贴比例。及时出台政策,对多年参保但未发生灾害的农户给予奖励,或一旦发生灾害提高赔偿标准,进一步调动农户参保积极性。二是技术信息扶持。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等资源,通过天气预报、灾害预测等服务,加强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的防控,为保险公司和广大农户提供技术支持,防止和降低发生风险的机率。充分依靠乡镇基层的工作力量,动员广大农户积极参保,引导农户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组织等形式整体参保。结合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定损理赔专家库,出险后随机从专家库中选定人员参加技术鉴定、损失评估工作。搞好技术培训,适应政策性农业保险定损理赔面广量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依托乡镇建立一支专业化农险理赔队伍,切实做好农险现场勘查、责任鉴定和定损理赔工作。三是其他配套措施扶持。把政策性农业保险同行政事业单位车辆险、企业财产险等优质险种捆绑经营,以险养险,进一步增强共保体经营实力。给予政策性农业保险税收优惠,包括开展保险业务的营业税和盈利年份所得税等。建立农业大灾自助风险基金和再保险机制,由政府牵头,保险公司和发改部门、农业局等部门共同管理,采取政府、集体、个人多渠道筹集风险基金,实行单独建帐、单项核算、滚动积累,形成足够的实力应对农业大灾。

(三)加大探索力度,在完善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一是增加保险险种。从农业生产实际出发,根据农民的保险需求,将本地的支柱、特色产业,如红枣等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二是适当放宽参保条件。三是补助避险补救费用。对采取必要、合理的补救措施,防止或减少损失而产生的相关费用,如疾病诊治费用、误工费等,在条款中明确给予必要的补偿,提高参保农户避险积极性。四是扩大赔付范围。根据保险条款规定,棉花只有在植株死亡绝收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赔偿,而据农户反映棉花遭受各种灾害导致植株死亡绝收的现象是很少见的,如大风过后,棉花往往并不会死亡绝收,但产量却大大减少。为此,宜将因自然灾害引起的棉花减产列入赔偿范围。

(四)加大宣传力度,在营造良好氛围上下功夫

若羌县政策性农业保险正处于起步阶段,参保面还不够宽,需要各有关部门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发动,进一步在若羌县上下营造“人人参保”的良好氛围。一是政府推动。县里要把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有关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不定期进行督查。同时将宣传工作具体化,对宣传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明确县、乡、村三级职责,层层落实责任。二是政策促动。加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正面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宣讲有关政策,讲透意义作用,讲清险种条款,讲明责任利益,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我参保意识,变“要我保”为“我要保”。三是舆论引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简报、文体活动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加深广大农民群众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农户参保热情,调动参保积极性,提高参保率和覆盖率,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更好更快发展。